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 | 厚度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-深圳国际新材料创新应用博览会
>>欢迎参加深圳国际新材料创新应用博览会

深圳国际新材料创新应用博览会

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

2025-03-24

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 | 厚度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

作者:    点击:59

在我国神话传说中,“重塑金身”的故事流传已久,像哪吒以莲藕重塑肉身,关键就在于材料的选择。无独有偶,科学家们也在执着探索一个极为相似的课题,给材料“重塑金身”,引领材料创新产业革命。


近期,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,成功为金属“重塑金身”,实现了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,有望开创二维金属研究新领域。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》。二维金属长什么样?它将用在哪些地方?


单层二硫化钼封装的单层金属铋

 (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供图)

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人们见到的材料都是三维的,具有一定长度、宽度、高度,但如果把其中一个维度抹平,那就是二维材料。


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 张广宇:比如说像这一本厚厚的书,这本书是有长有宽有高的,我把其中的一页纸抽出来,这张纸我们肉眼看起来很薄,就可以近似的看成一个二维的情况。


虽然一张纸很薄,但是放大之后,一张纸其实也是有一定厚度的。在科学界,真实的二维材料就是厚度为单个原子或者少数几个原子的材料,厚度仅仅是一张A4纸的百万分之一。


2004年单层石墨烯被发现,极大颠覆了人类对材料的原有认知。在此之前,人们普遍认为二维材料是不存在的。这一发现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杜罗军告诉记者,在过去20年中,二维材料家族迅速扩大,目前实验可获得的二维材料达数百种,理论预测的更是近2000种。


杜罗军:二维材料它具有非常好的一个柔软性,我们可以做一些高性能的柔性器件,比如可以贴在我们的皮肤上,监测我们的生命健康,还可以做柔性显示屏,可以去构筑纳米以下的高性能的大规模的柔性集成电路。


然而,此前实验获取的二维材料局限在层状材料体系,纵观整个材料数据库,层状材料的占比是非常小的,97.5%以上的是非层状材料,比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金属。


杜罗军:层状结构是什么意思?就像千层饼一样,它是一层一层,或者像我们的书一样一页一页,它层和层之间的力是很弱的,我们就很容易抽出一层来,就像撕一个便签纸一样。但是对于金属,它是不一样,它就像一个压缩饼干,每一个原子或者每一个小的部分都像强力胶水,被360度无死角地粘死了。你想得到一个单层材料就要困难得多。


面对如何获得二维金属的挑战,张广宇带领团队发展了原子级制造的范德华挤压技术。在制备二维金属的演示实验中,杜罗军等科研人员首先将一块金属铋在280摄氏度的高温下熔化,之后采用团队首创的范德华挤压技术给金属施压,经过数小时后就得到了二维金属。


杜罗军:我们通过范德华挤压技术制备的一个单层的二维金属铋,为了看清楚这个铋,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光学显微镜下,它可以把我们的样品放大一千倍左右,这个金属铋,它是被单层硫化钼所封装,颜色比较深,中间夹着一层金属铋样品。



二维金属材料制备过程 

(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供图)


这些二维金属的厚度仅仅是一张A4纸的百万分之一,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。如果把一块边长3米的金属块压成单原子层厚,将可以铺满整个北京市的地面。


杜罗军介绍,它们还具有非常好的环境稳定性,在超1年的实验测试中没有出现性能退化和非成键的界面,其中二维金属铋的导电性超出了预期。


杜罗军:其实我们在接近两年之前就已经获得这些样品了,但是我们也是想去看样品的稳定性,我们就把一年以前的样品每隔一段时间去测一下,至少在经过一年半以上的时间去测量样品基本上是非常稳定的。我们也去测了一些电学,发现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,单层铋它的导电能力竟然比块体还好,它比块体还要高一个数量级,这个时候它就可以做一些应用了,比如芯片。


这么薄的金属材料,能肉眼可见吗?杜罗军说,小块的二维金属材料肉眼难以见到,但面积较大的话,在阳光下能看得出,呈现出非常透明的状态,透光率达90%以上。


尽管过去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非常薄的金属材料,但横向尺寸面积很小,一般小于100纳米,从纳米材料的定义来看,这些材料应该算零维材料,而不是二维材料。杜罗军表示,这次是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制备。


杜罗军:我们这次是真正地实现,它是一个真正的二维金属,它的面积比以前大几个数量级,它和衬底之间没有任何的化学键的相互作用。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是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一个真正的二维金属。


原子极限厚度二维金属的实现补充了二维材料家族的一大块拼图,有望衍生出各种宏观量子现象,促进理论、实验和技术的进步,成为实验探索量子霍尔效应、二维超流/超导、拓扑相变等的绝佳载体。张广宇表示,就像三维金属引领了人类文明的铜器、青铜和铁器时代,原子极限厚度的二维金属有望推动下一阶段文明的发展。


张广宇:二维金属在未来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应用的潜力,比如说在小型化的器件,在量子信息处理和存储,在超灵敏的探测方面,都会有潜在的应用场景,比如说它可以作为芯片的导线,或者是芯片的一些核心的材料。


文章转载自:新材料邦

返回列表

  • 深圳国际新材料创新应用博览会
  • sia-Pacific International Advanced Materials Innovation
  • Application Expo Industry Summit Forum
  • 2025年05月08-10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
  • 新材料展官方公众号


版权所有 © 广东智展展览有限公司粤ICP备05138619号-14 Copyright © 2025 .All Rights Reserved

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2098号

网站地图